近期公司持续的电站收购及融资创新也一定程度印证了其优势。
鉴于2014年第一季度以来中国西北地区的光伏系统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IHS认为国内的地面光伏电站会面临更严格的建设、审查及质控程序。而卓创资讯分析报告认为,上半年光伏装机量距离全年目标相距甚远,在中央能源革命的呼声下,政策执行层面力推今年顺利实现光伏发电全年目标或将成为硬任务。
IHS光伏产业高级分析师Frank Xie今天表示,国家能源局下调全年光伏装机目标符合早前预期,同时国家能源局暗示将对分布式光伏政策做出一些调整,如果在2014年下半年获发改委批准的话,将会有力推动分布式光伏产业的发展。于是在8月初国家能源局下调了全年目标,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提出力争全年光伏发电新增并网容量达到13GW以上。根据国家能源局的资料,在上半年新增装机中,新增地面光伏电站并网容量230万千瓦,新增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100万千瓦。国家能源局日前公布了上半年光伏装机总量,全国新增光伏发电并网容量330万千瓦(3.3GW),虽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0%,但是距离年初制定的今年14GW的目标,只完成了四分之一左右。因此,产业界有理由期待到今年年底前,国内光伏发电行业将迎来一次大规模的装机高峰,而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将成为其中主力。
华创新能源指出,上半年并网光伏容量较少的原因主要是,2014年地面电站路条上半年没有审批下发,导致地面电站建设有所滞后;其次,由于补贴政策导致分布式光伏项目收益率无法保障,分布式光伏行业商业模式出现严重问题,项目推进速度严重低于政策预期。业界预期,2014年中国光伏市场大部分仍将是地面光伏电站但同时分布式光伏系统装机将加速发展。彭博新能源财经太阳能行业研究总监Jenny Chase对此进行评论 :此项新政策的关键在于允许分布式光伏项目(例如:屋顶光伏)选择按当地光伏标杆上网电价给予结算,并且允许已经投运的项目也转为此结算方式执行。
9月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业界期待已久的分布式光伏发电政策通知如此操作下项目在生命周期内的售电价格将得到兜底和提高,从而将极大降低中国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投资风险。彭博新能源财经中国正在努力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这个全球第一大光伏组件生产国有望在今年变成最大的消费国。9月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业界期待已久的分布式光伏发电政策通知。
彭博新能源财经太阳能行业研究总监Jenny Chase对此进行评论 :此项新政策的关键在于允许分布式光伏项目(例如:屋顶光伏)选择按当地光伏标杆上网电价给予结算,并且允许已经投运的项目也转为此结算方式执行。这些新举措将使得中国光伏装机容量达到此前设立的12-14吉瓦的总装机目标,实现从上半年仅3.3吉瓦装机量以来的极大飞跃。
这项新政策为分布式光伏的开发者们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亦极大地推动了2014年下半年的需求增长。其他关于此项政策的条款包括:更为顺畅的项目规划流程、设定行政标准以及鼓励银行为分布式光伏项目提供债务性融资总结光伏产业不长的发展历史,大致形成了两大路线:国家补贴拉动和金融市场推动。当前的光伏终端市场,德国已经盛极而衰,中国正在蒸蒸日上,美国始终不温不火。
有多少钱?一定是每个想要进入光伏终端市场的老板首先考虑的问题。前者以德国为代表,后者以美国为代表;前者的功效有待观察、讨论,后者的功效正在日益凸显。一个事关产业推动的文件,金融问题可以谈也可以不谈,406号文也是一个事关产业推动的文件,但是金融问题必须要谈,而且应当放在重要位置来谈,这是由光伏终端市场性质决定的。《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国能新能[2014]406号)终于出台了,业内无不欢呼雀跃。
分布式是光伏终端市场的重要部分,谈分布式光伏,金融问题应是重点内容。对于那些希望规模化进入光伏分布式市场的老板们来说,全新产业是机会均等的,补贴政策是普惠的,产品和EPC队伍是可以购买的,商业模式是因人选择的,只有资金规模和持续融资能力一定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在政策和技术一定的前提下,分布式光伏产业主要因金融强大而强大。最近有篇文章的题目叫《中民投的光伏逻辑:钱搞定一切》,真可谓话糙理不糙,一语道破在光伏产业中金融的位置。
过去一两年来,为了促进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地方先后出台了数十份文件,金融问题作为支持手段和突出问题多是位列文中的,但无一例外置于结尾之处。分析美国光伏的竞争力,论及环保意识其不如德国,论及组件产能其不如中国,论及国家补贴力度其不如德国和日本,但是论及金融市场强大,所有国家不如美国,于是美国光伏发展迅速而稳健。一段时间来,笔者不断呼吁光伏企业家们要加速完成从产业思维到金融思维的转变,此时笔者难免认为光伏产业政策的制定者们也需要强调金融思维。有专业分析公司说:当前的光伏电站储备量,中国为26GW,美国为35GW。总之,建议将第十二条提至406号文前面,不仅是因为强调金融重要,而是因为它确实重要;不仅是因为金融的简单排序问题,而是因为它在体现着管理者对这个市场本性的认知问题。首先,光伏产业属能源行业,能源行业是规模经济,金融是基础;其次,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家补贴政策的确定性,奠定了光伏电价的确定性,也奠定了发电产品的金融属性。
虽然今天的全球最大安装国是中国,明天的最大安装国会否是美国也未可知。对于这一点,坚持小众技术却又最大市值但善用资本的Firstsolar是证明,起步晚但发展快却完全金融运作的Solarcity是证明,被各国最大程度关注却只能最小程度复制的美国页岩气神话更是证明。
笔者以为,406号文就其内容而言,涵盖分布式光伏相关重要问题,解决方案很接地气,是国家政策中的难得好文;就其顺序而言,创新分布式光伏发电融资服务只是排位十二,或许这是本文的最大遗憾。以往的中国光伏属于前者,现在我们面临抉择,我们应当选择后者
总之,建议将第十二条提至406号文前面,不仅是因为强调金融重要,而是因为它确实重要;不仅是因为金融的简单排序问题,而是因为它在体现着管理者对这个市场本性的认知问题。在政策和技术一定的前提下,分布式光伏产业主要因金融强大而强大。
有多少钱?一定是每个想要进入光伏终端市场的老板首先考虑的问题。分析美国光伏的竞争力,论及环保意识其不如德国,论及组件产能其不如中国,论及国家补贴力度其不如德国和日本,但是论及金融市场强大,所有国家不如美国,于是美国光伏发展迅速而稳健。一个事关产业推动的文件,金融问题可以谈也可以不谈,406号文也是一个事关产业推动的文件,但是金融问题必须要谈,而且应当放在重要位置来谈,这是由光伏终端市场性质决定的。有专业分析公司说:当前的光伏电站储备量,中国为26GW,美国为35GW。
前者以德国为代表,后者以美国为代表;前者的功效有待观察、讨论,后者的功效正在日益凸显。以往的中国光伏属于前者,现在我们面临抉择,我们应当选择后者。
首先,光伏产业属能源行业,能源行业是规模经济,金融是基础;其次,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家补贴政策的确定性,奠定了光伏电价的确定性,也奠定了发电产品的金融属性。过去一两年来,为了促进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地方先后出台了数十份文件,金融问题作为支持手段和突出问题多是位列文中的,但无一例外置于结尾之处。
当前的光伏终端市场,德国已经盛极而衰,中国正在蒸蒸日上,美国始终不温不火。虽然今天的全球最大安装国是中国,明天的最大安装国会否是美国也未可知。
笔者以为,406号文就其内容而言,涵盖分布式光伏相关重要问题,解决方案很接地气,是国家政策中的难得好文;就其顺序而言,创新分布式光伏发电融资服务只是排位十二,或许这是本文的最大遗憾。《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国能新能[2014]406号)终于出台了,业内无不欢呼雀跃。一段时间来,笔者不断呼吁光伏企业家们要加速完成从产业思维到金融思维的转变,此时笔者难免认为光伏产业政策的制定者们也需要强调金融思维。对于这一点,坚持小众技术却又最大市值但善用资本的Firstsolar是证明,起步晚但发展快却完全金融运作的Solarcity是证明,被各国最大程度关注却只能最小程度复制的美国页岩气神话更是证明。
最近有篇文章的题目叫《中民投的光伏逻辑:钱搞定一切》,真可谓话糙理不糙,一语道破在光伏产业中金融的位置。分布式是光伏终端市场的重要部分,谈分布式光伏,金融问题应是重点内容。
总结光伏产业不长的发展历史,大致形成了两大路线:国家补贴拉动和金融市场推动。对于那些希望规模化进入光伏分布式市场的老板们来说,全新产业是机会均等的,补贴政策是普惠的,产品和EPC队伍是可以购买的,商业模式是因人选择的,只有资金规模和持续融资能力一定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宁夏星昊光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康海龙说。以温星旺家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为例,初期投入2万元,每年收益2000多元,预计需要8年左右才能收回成本。